三江新區漁民當上漁政協護隊長_宜賓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 A+
- A-
4月29日一大早,三江新區漁政協助巡護隊隊長朱記川像往常一樣,帶著隊員們巡江。前幾天,宜賓下了大雨,根據經驗魚兒會大量浮出水面,成為“暗釣者”的誘餌。因此,大家不得不加大巡邏力度。
以前,他們發現江邊有垂釣者,交給公安機關教育處理后,現在垂釣者少了,但“暗釣者”又出現了?!鞍滇灐奔创贯炚弑救瞬怀霈F,也不用魚竿,只用線穿餌料放到江里做記號,等魚兒上鉤后再去撈上岸,這種捕魚行為危害性更大,也更具隱蔽性。
朱記川和隊員們沿江觀察了幾個來回,沒有發現“暗釣者”,有些欣慰,滿意而歸。
朱記川是三江新區羅龍街道的居民,前些年曾經是一名漁民。那時候,他家有一艘漁船,妻子是船主,他是船員,夫婦倆靠打魚為生,一年能掙10萬元左右,足以養活一家老小。
兩年前,三江新區深入貫徹落實長江“十年禁漁”的決策部署,對全區水生生物保護區內的所有漁船落實退捕任務。朱記川一家是退捕對象,得到了一筆補償,正式告別了“水上漂”的生活。
妻子上岸后很快應聘到了三江新區羅龍街道羅龍社區擔任綜合專干,一個月工資2000多元。
2021年8月,朱記川通過公益性崗位公開招聘成了三江新區漁政協助巡護隊員,經過培訓很快上崗。在漁政部門的指導下,朱記川協助漁政執法大隊參與禁捕執法工作,在當好護漁員的同時,也要宣傳好禁捕有關政策,每個月除開五險拿到手的工資有2000元左右。
朱記川說,他們的漁政協助巡護隊共有13名隊員,全部是三江新區原來的漁民轉產而來。
隊員張勝強曾經是三江新區江南鎮大灣村的一名漁民,前些年一直在江邊捕魚,有著10多年的捕魚從業經歷,自從招聘到協助巡護隊后,身份由原來的打魚人變為了護魚人,以前的捕魚經歷成了他的工作經驗,干起來得心應手。
朱記川是黨員,大專學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工作不久就被任命為隊長。他很珍惜這份工作,每天早出晚歸,兢兢業業地工作,他所在的巡護隊也得到了上級部門的認可。
三江新區城鄉融合發展局鄉村振興處副處長吳聞說,別看這個漁政協助巡護隊的人不多,但他們由于熟悉水情漁情,對水域、岸線、人員知根知底,在落實禁漁令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三江新區地處三江交匯處,位于長江航道零公里處,是全省首個省級新區,設立之初就將“打造長江上游綠色發展示范區”作為核心定位,從2016年開始啟動對華電、長包、紅星、天原、金川等五家沿江企業的搬遷入園工作,并同步開展2329.2畝土地的修復工作。
同時,三江新區先后投入約50億元資金,實施全長100公里的長江生態綜合治理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含涉江區域改造,周邊環境整治,濱江道路建設及沿江生態恢復等。
新區從招引企業源頭上,嚴把入口關,提高環保準入門檻,對于不符合環保要求的企業堅決說“不”。同時,根據各功能區塊實際,統一空間規劃和產業布局,推動全域低碳循環化改造,著力構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可循環的現代產業體系。
為認真貫徹落實長江流域“十年禁漁”的決策部署,三江新區在完成退捕任務的同時,積極開展禁漁水域的禁捕執法工作,成立了由黨政“一把手”分別任組長、副組長的高規格禁捕退捕工作領導小組,并專門設置了漁民轉產就業公益性崗位,引導漁民轉變角色,從水上捕魚轉變為水上護魚。
如今的三江新區正在全力打造山水城園和諧共生的長江上游綠色發展示范區,推窗見綠已不再是夢。
國內閱讀排行
-
23009 閱讀 2018-02-07 15:01
-
19629 閱讀 2018-01-23 18:45
-
18026 閱讀 2018-01-23 18:45
-
11429 閱讀 2019-09-08 16:25
-
10028 閱讀 2018-01-30 17:34
國內華聲推薦
-
20 閱讀 2022-05-02 16:51
-
22 閱讀 2022-05-02 16:51
-
43 閱讀 2021-12-28 09:02
-
37 閱讀 2021-12-24 08:08
-
38 閱讀 2021-12-24 08:08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