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縣石塘鎮糧食生產見聞
- A+
- A-
立夏時節,萬物競茂。沿著省道318線剛進入石塘鎮,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片生機盎然的稻田,農民正忙著施肥,一把把肥料撒向稻田,一棵棵禾苗茁壯成長,一幅鄉村振興的畫卷展現在綠水青山間。
“去年,鎮農業部門給我們推廣新品種的種植和先進的種植技術,水稻產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長,今年我們繼續按原來的‘配方’實施,夏糧一定能有不錯的收成?!闭诮o稻田施肥的塘美社區居民葉愛寧信心十足。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該鎮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野香優絲苗、野香優2號等優質品種水稻種植,市場反響好,極大激發群眾種植熱情,擴大了“石塘香米”特色品牌影響力。據統計,全鎮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以水稻、大豆、玉米等糧食作物品種為主。
“我們石塘作為糧食生產的重鎮,時刻都要保證耕地能在農民手里高效利用,實現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碑斕?,鎮黨委書記李明像往常一樣,忙著走訪旱地荒地整治進展情況,不時與干部群眾算起“種田賬”。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今年以來,該鎮把農田建設改造作為重中之重,對全鎮約60公頃的旱地、荒地進行全面整治。鎮黨委、政府牽頭,組織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干部深入16個村(社區)開展“一對一、手把手”的全方位指導,協助各村委完成轄區內所有旱地、荒地等“望天田”變“噸糧田”的改造,推動“旱地改水田、荒地變耕地”,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現代化。該鎮每年都組織開展現場農業機械技術培訓,農機辦田在全鎮基本全覆蓋;邀請農業專家深入田間地頭,將實用種植技術、優良作物品種、機械維修、機手培訓等多種“錦囊妙計”送到農民手中,實現農業生產保質增收、糧食安全穩中有進。
“以前,我們種田都是一頭牛、一個犁耙,翻完一整塊田,不但人累,還需要很長時間;現在,只需要一臺機械,省時又省力?!痹谑伶傉浊f村的一處田垌里,開著耕田機的農戶謝叔臉上洋溢著輕松愉悅的笑容。
“石塘米,粒粒香”。氣候溫和、田垌廣闊、陽光充足的要素優勢,讓靈山縣石塘鎮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大米之鄉。2021年,該鎮糧食生產17515.03噸,同比增長12.46%,端穩了飯碗,吃好了三餐。(記者 李鵬鈞 通訊員 宋曉君)
國內閱讀排行
-
23009 閱讀 2018-02-07 15:01
-
19629 閱讀 2018-01-23 18:45
-
18026 閱讀 2018-01-23 18:45
-
11429 閱讀 2019-09-08 16:25
-
10028 閱讀 2018-01-30 17:34
國內華聲推薦
-
20 閱讀 2022-05-02 16:51
-
22 閱讀 2022-05-02 16:51
-
43 閱讀 2021-12-28 09:02
-
37 閱讀 2021-12-24 08:08
-
38 閱讀 2021-12-24 08:08
評論